【领导和领袖】不只能动嘴,还要能扛枪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本系列【说文解字】终结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混迹于品牌营销圈有些年头,对成功的民营企业家不免有所关注。在始稷看来,一切商业,最关键的因素就是人,舍此无它。
不论是创业者还是老一代企业家、二代接班人,在中国乃至于全世界做企业、做品牌、做产品,最重要的都是人。营销如此、管理如此、公关亦如此。
决定企业的人有两种:一种是消费者,另一种是员工。两者都能抓的住,企业就不会败。再进一步,即便是依靠做关系起来的企业,决定因素也是人。
孔子的仁义与运营管理
始稷习惯用《易经》等经典来旁通品牌营销,《易经》的六爻分为三才:天人地,中间两爻是人。孔子在《易·说卦传》中说道:“是以立人之道曰仁与义”。
旁通到企业中:
仁,就是企业内部管理,做为管理者,站在旁边,是平等的,能看着一线人员范二;
义,就是企业市场营销,对于消费者,哪怕是错的,也要给予一点肯定。
对于“仁”的形态,多数企业一直在做“众”,看似上边的领导在罩着下边的员工,其实对于员工来讲是莫大的压力,感觉被压迫的无出头之日,凭什么卖力,为什么跟你混?
以“众”的形态做管理的是领导,领导是纯粹的管理者,只会管理,只会指挥,不能扛抢打仗,上不了前线做销售,这样的领导越少越好。
以“仁”为形态的是领袖,领袖一方面能引领方向,一方面能和员工一起扛抢杀敌,不光会动嘴,还能动手动腿,哪里缺位能补哪里,这是最好的领袖。
譬如“史大胆”在前几轮创业时期自己动手写代码,在运作脑白金时自己下市场。始稷服务过的60、70年代的企业家,多数都对自己的主要经销商非常熟悉,对主流消费者也了然于胸。而这种了解不是喝酒喝出来的,是自己走出来的。
尤其创业者,没得选,想固然重要,但天下是动手打出来的,不是光想就能想出来的。
精神导师最多一个就够
创业企业,即使创始人以前再强势,也会在创业中有无力感,这个时候各种泛滥精神导师纷涌而来,其实只要有足够的悟性,一只蚂蚁也会成为你的精神导师,甚至是产品创新的灵感来源。
成熟企业走到瓶颈时,往往也会过于迷信精神导师。
从上古伏羲氏仰观天文、俯察地理,始作八卦,真正改写人类文明的创造性产品都是触类旁通。
水镜先生推荐给刘备“卧龙“和”凤雏“,最后也只留下了诸葛亮。如果同时有两个精神导师,即便品德再高尚也会出现悖论,因为总要有不一样的想法来凸显自己的价值,不然拿着高薪觉得对不起你。
只动手不动腿做不出好产品
互联网和电商的特性,数据获取的便利性,造成了动腿的越来越少。
依始稷的品牌营销经验,不走到消费者的生活中去,永远洞察不到消费者真正的需求。譬如卖手机,首先要走到营业厅、卖场、饭馆、大街上去,观察消费者关心什么,用手机都是什么习惯。
数据是死的,人是活的,产品同质化的是重要原因,就是整天坐在办公室里哭着喊着要创新,乃至于以颠覆行业、改变世界。
津津乐道的:乔布斯拿着产品找原始人体验的故事,如果乔老爷子只是坐在电脑看看数据就拍板,那苹果恐怕也不会保鲜这么久。
领袖要能对团队范二视而不见
从一个领导变成领袖,最难的不是动脑、动口、动手、动腿,也不是分配任务、带领团队冲上一线,而是放任。
放任,首先是下放权利,自己站在一边能保证不出现极端错误,同时看着团队范点小错误,并且视而不见,事后也不埋怨。
只有犯过错,团队才能更好的成长;只有视而不见,团队才能感觉到空间和责任;只有事后不埋怨,团队才能更加的凝聚,领袖的价值才更为凸显。
管理是一个松紧带,不能一直绷紧,不然会断,更不能一直松懈,不然就会失去竞争力。
当管到一定程度时就要理,理就是分权列位、分配责任。管理之后要有所包容和承载,首先包容自己,才能做到“道若极三境“中的心怀天下。
好的企业领袖,不只是精神层面的,尤其对于创业企业,领袖应该是全方位的。企业专注一件事,领袖能从各个角度操作这件事。如《易经》坤卦:“六二,直、方、大,不习无不利。“旁通到运营管理,就是权责垂直、言出必行、空间广阔,企业即使到陌生市场、即便其他方面有所疏漏,也不会有大灾难。
(文/始稷 本文独家首发于快鲤鱼,转载请注明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