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众点评网张涛:从零开始的创业故事
1990年,张涛高中毕业了。他选择了另外一条人生道路,出国读大学。白天,他在上海一家贸易公司帮忙,等着各种各样的通知书;晚上则忙着查询信息,申请美国大学的奖学金,周而复始。将近四年的时间里,由于没有申请到全额奖学金,他被拒签数次。他的同学劝慰他,鼓动他放弃,他纠结后仍然坚持。
由于过早地参加“工作”,他知道上海一些小的贸易公司需要实习生,而他的初中、高中同学正在大学校园里读书,同学周围的同学们很想出去打工。但是正规的渠道要通过专业的外服公司。利用需求信息的不对称,张涛开始了人生第一次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商业实践。他帮助同学介绍按小时计费的兼职,收取很小一部分佣金。虽然这只是一个可忽略的小生意,可张涛发现,年轻的自己更喜欢独立做事情。
那个保守的年代,还没有“创业”这个概念。张涛跟家里人说起自己的小梦想,“个体户”?大人们通常的回应是,那是坏人干的事,还是出国读书更安全些。
1994年,张涛终于可以到美国一所不知名的大学里读书了。闲暇时,他在一家餐馆打工,不经意间他发现当地人喜欢一本名为《ZAGAT SURVEY》的小书,随便一翻,发现原来上面不仅有许多中餐馆的信息,还有评级。很长一段时间,这本小书成为张涛的口袋书。无论是在沃顿商学院读MBA,还是在一家美国公司工作时,他都会收集当地的《ZAGAT SURVEY》,随用随翻。
在当时,或是更早,张涛都不会意识到这是一次商业模式的萌芽。他更贪恋于寻找好吃的、好玩的地方。2003年,张涛回国。因为没有《ZAGAT SURVEY》,上海变得陌生了。为什么不做一家“ZAGAT公司”呢?当年,他注册了上海汉涛信息咨询有限公司。
粗浅地说,张涛最初的生意模式还是出国前所做的事情,类似人才中介的翻版。首先,他清晰地知道需求双方是谁,一端是食客,需要吃玩之地;另一端是餐馆,需要营销,关键是类似于《ZAGAT SURVEY》的产品形态是什么?
和许多海归一样,张涛相信互联网可以改变人生。他知道,虽然Zagat公司做得相当成功,但是每次调研问卷需要厚厚的一本书,效率太低了,而互联网擅长的就是增加效率。当时,互联网寒冬未过,恰好又赶上“非典”,张涛一个人闷在一间破旧的小楼里编程序。他先做了一个互联网页面,名为Zsurvey.com,然后鼓动身边的亲朋好友去点评光顾过的餐馆,再将评论写到页面上。
事先,张涛算了下,这个事做起来不难,尤其不太需要钱。“五六千元可以申请一个域名,然后租赁一下服务器。”朋友们看到张涛在计算机旁折腾,会问,这怎么可能赚钱?有的朋友更直接地说,“你好歹也是从美国回来的。”同样地,他纠结后仍然坚持利用互联网的力量,做一家与“本地生活消费指南”的网站。
这些是今天“大众点评网”的雏形。截至2011年第四季度,大众点评网月活跃用户数超过4200万,点评数量近2000万条,收录的商户数量超过150万家,覆盖全国近2300多个城市。同期,大众点评网月浏览量超过6亿,其中手机客户端的月浏览量已经占到网站月浏览量的80%以上,手机独立用户数超过1800万。而且,在上海、北京、广州、天津等20余个城市设立分支机构。去年4月,大众点评网完成了第三轮融资,挚信资本、红杉中国、启明创投和光速创投联合投资超过1亿美元于大众点评网。
在某种意义上,创业者张涛商业人生的每一个拐点,几乎都是这样,遇到一件新事物,先尝试,将学习成本降至最低。数年后,大众点评网贴上了美国Yelp+Groupon+Foursquare、O2O和SOLOMO,各种各样的标签时,似乎这些都是商业上偶然的选择,但只有张涛团队清楚,从创业开始,他们每一次试错,每一次被市场修理都是对商业一次快速地重新审视、再学习、再实践,这让他们更像Eric Ries在《The Lean Startup 》描述的创业群体,在这个高度强调精准、精益的时代,张涛团队一边关注颠覆性技术革命到底有多远,新生代目标消费者群体的特征是什么;另一方面,他们仍保持lean startup(零创业)时的心态。
Lean!lean!lean!
3月19日,大众点评网创始人、CEO(首席执行官)张涛告诉我们,他和团队是一群很难被诱惑的人,所以大众点评网和《the Lean Startup》所描述的公司一样,不贪婪,不毛躁。Lean是让张涛打开话匣子的一个按钮,他显得很轻松,身子前倾,双手将几张名片码放整齐后,竖起,轻轻地敲着桌子,再摊开再攥住,再轻敲起来。大众点评网的创业过程与“lean”概念越契合,敲出的声响越清脆。
更早些年,包括硅谷的创业者都会觉得创业、创新是一门艺术,但并没有找到它的科学性、系统性。他们认为,创新不是一门技术活儿,很难琢磨出一些规律来,这样的感觉困惑了创业者好多年。
- 上一篇:蔡文胜——一个偏爱草根创业者的大哥
- 下一篇:盛大陈天桥创业成功的两大密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