淘宝机制与1688转型
这两年B2C迅猛扩进,B2B却有些相形见绌,这是市场发展的必然。反映在阿里集团,便是淘宝与天猫之于去年退市的阿里B2B,前者当红,后者潜行。但这不说明,B2B市场就已然过了巅峰,没有新的价值空间。
借用传媒圈那句传颂许久的鸡汤警句:如果你的相片拍得不够好,是因为你还不够近。同样,B2B市场依旧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。譬如,今年阿里B2B还在转型中,并且表现还不错。9月4日的1688备货节,1688的单日交易规模便超过41亿。野百合其实也有春天。
1688平台上线于2010年3月,它的推出,可以视为阿里巴巴中国站战略转型与升级的序幕。倘若一句话概括阿里B2B的转型便是:从信息平台转为在线交易。
B2B转型的背景,是原有模式的困境:阿里是internet集团,但B2B业务却是个销售驱动的Call center,一直不够互联网,它只是个企业黄页集成。类似的困境,还有携程与艺龙,近期携程大刀阔斧地裁员,就是希望减少销售客服,人为地制造流程压强,倒逼销售公司的互联网转型。
阿里B2B的困境,反应在了退市前的股价上。原来靠付费会员拉动营收的信息平台模式,逐渐式微,疲态。1688上线是阿里B2B的转型的序幕,它的转型还有一个标志性事件便是:收购深圳的一家公司,一达通。一达通不仅是B2B信息,还有外贸出口所有服务,譬如报关、融资等。也就是说,阿里B2B从卖信息,试图向卖服务升级。收购一达通,是阿里B2B的国际业务转型,而1688上线则偏向于国内业务。
电子商务,信息流、物流、资金流,三种力量背后与任何生意一样,基础是信任,淘宝、天猫之所以能够有如此发展,有许多成功因素,但至关重要的就是消费者对它有信任。这种信任,建立基础有三:支付宝、实名认证、评价体系。
从信息平台到在线交易平台,淘宝的信任机制最终运用到了1688的转型。
如何理解1688之于阿里集团?它是实现阿里产业链条B2B2C中链接商家之间的交易桥梁。试想,淘宝、天猫万亿交易,即便是30%的卖家从1688批发备货,那也是不小的盘子。“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”,阿里除了需要淘宝集市、天猫shopping mall,也同样需要一个网上虚拟的白沟、义务这样的批发市场。
对于淘宝卖家而言,比较起线下拿货,在线进货,可以小批量,灵活便捷的同时,又可以减少库存风险,与进货成本。并且,有些卖家或许不仅仅停留在批发层面,它们还需要找到相应的代工厂,为它们加工,直接影响生产制造。这是1688上线的初衷设想,不过,要实现从信息展示,到在线交易,甚至进一步影响上游制造,最关键便是“信任”。1688如何将淘宝机制放在了B2B的运营中,建立“信任”?
首先是,实名、实地认证。2010年9月,1688推行实名认证,之后的11月,联合中国邮政、第三方认证机构中国诚信信用管理有限公司对1688会员进行实地认证。实地认证从会员提出申请,材料提交,中国邮政实地勘察取证,最后由中国诚信信用管理有限公司认证,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证体系。
其次是,在1688推出类似淘宝的评价体系。淘宝的评价机制,对于1688的在线交易来说,就是让会员立足做长久买卖,与买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。通过评价机制对会员进行信用等级,信用等级意味着口碑,生意的持续性。其实,评价体系的建立,也意味着:会员要获得更高等级,就必须将交易放在1688。
除了在线交易本身的灵活、便捷的原因,也因为淘宝评价机制的引入,让卖家变得更加主动积极地,将原本线下可以完成的备货交易放到网上。截至2011年11月30日,1688注册会员量突破5000万,而在今年6月,这一数字变成了1个亿,放映在交易量上,2012年3月的首次大促交易额不超过3亿,而2013年的9月,则突破了40亿。
从信息展示,到在线交易平台的转型,也意味着B2B收入方式升级:原来是卖会员身份,销售驱动,需要大量的销售人员;现在是按交易收费,只需要做好认证,便可一劳永逸。在线交易平台的成本结构,更加互联网,边际成本更低,而交易规模与收入则能更快速的增长。因为评价机制与信用体系绑定了B2B的上游,而淘宝与天猫两个面向C端的超级交易平台,吸引着B2B的下游。